时间:2025-02-28 10:48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 014032126/2025-00428 | 生成日期 | 2025-02-28 | 公开日期 | 2025-02-28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新吴区教育局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附件下载 | — — | ||
内容概述 |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2025年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
2月27日下午,无锡高新区(新吴区)2025年教育工作会议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金色大厅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4年教育工作成效,部署2025年高质量发展任务。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副区长孙磊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空港分校校长章建锋,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思政课教指委委员侯勇,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俊杰应邀参加会议,各街道分管领导、教育科负责人,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区中小学校级领导、幼儿园园长,责任督学,局机关全体人员等人参会。
会议现场《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试行)》 正式发布,这是一份全国领先、全省首个,贯通1—9年级的区级AI教育系统方案,标志着新吴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迈出突破性一步。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柳与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侯勇教授共同为“新吴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基地”揭牌,标志着政校协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迈出关键步伐。基地将依托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构建“理论研修+实践浸润”双轨育人体系,后续将遴选一批实践基地校,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矩阵,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的有机衔接。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章建锋,梅里中学党总支书记、梅村实验中学校长徐少伟等五位书记校长共同签署“小初高一体化贯通式培养”合作协议,进一步打破学段壁垒,促进人才培养目标与理念融合,深化交流合作机制,加强资源共享,持续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领域提供优秀的后备军。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科协主席郭中华,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彭雷联合为“新吴区少年科学院”揭牌,并为10位行业领军人才颁发“科学副校长”聘书,助力少年科学院成为新吴科技教育创新亮点的展示窗口,发展为培育师生科学素养,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重要平台。
杨柳指出,2024年,新吴教育资源高位均衡,全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9.65亿元,同比增长16.91%。学前教育省、市优覆盖率达99.46%,普惠园覆盖率达96.76%,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率100%,保持全市领先地位。素质教育亮点凸显,“课间15分钟”和每天一节体育课改革成为深化素质教育的全国样板。发展成果可圈可点,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获市级及以上综合荣誉570余项。
杨柳就新形势下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强化党的领导,持续提升政治思想“引领力”;突出优质均衡,不断壮大教育资源“硬实力”;坚持引强培优,精准锻造师资队伍“源动力”;落实多维育人,全面培育未来人才“竞争力”;深耕教研科研,切实增强质量提升“支撑力”;抓实综合改革,有效激活教育发展“内驱力”;立足平安稳定,系统铸强校园安全“治理力”;回应民生关切,切实增强教育惠民“保障力”八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与内容。
孙磊充分肯定了2024年教育事业发展成效。他指出,过去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教育实现了“资源优化、管理效能、师资实力、改革创新、质量品牌”的“五大提升”。此次发布的《2025年新吴区教育工作要点》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抓牢“改革攻坚”突出“民生保障”,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孙磊强调,要立足新吴教育实情,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狠抓六个“坚持不懈”,全力推动新吴教育工作“高原上起高峰”,争创无锡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一区”。要坚持不懈以党建引领铸魂育人,全面构建政治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格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打造“大思政课”特色品牌。要坚持不懈以规划布局锚定方向,全力打造智慧教育、优质均衡的教育高地。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锚定“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创建目标,推动人工智能场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进“2·15专项行动”,争创国家教学成果奖,确保市对区教育考核“六连冠”。要坚持不懈以人民需求为目标导向,全域实现普惠优质、多元融合的教育体系。科学调整教育优质资源布局,加力完善普惠、及性的多样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高标准推进学校建设项目,延伸教育链条,全面推进托幼一体化改革,实现教育服务的全龄友好、全时响应。要坚持不懈以创新驱动夯实根基,全面探索科教融合、贯通培养的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推进“新吴区科学与工程教育枢纽实验室”建设,用好“新吴区少年科学院”,实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纲要》,贯通小初高集团化办学渠道,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推动教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要坚持不懈以健康安全筑基固本,全面筑牢身心并育、平安稳定的校园防线。要重点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实体化运行“悦心成长中心”,充分做实其枢纽作用,织密“1+6+N”心理防护网络,要加快推进“智慧技防校园”二期工程建设,完善“家校社警”联防联控机制。各部门、各街道、各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把“生命至上”理念贯穿到每一个教育场景中,确保校园的绝对安全。要坚持不懈以责任担当筑牢根基,全面构建履职尽责、协同共进的教育生态。要强化教育主管部门、校长、教师的主体责任。教育主管部门要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名师引育力度,聚焦培养新时代“大先生”,确保校长成为教师的服务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教育改革工作的“领头雁”,确保教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全社会共筑起尊师重教氛围,共同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