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新区(新吴区)财政局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5-02-26 11:18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014032126/2025-00409 生成日期 2025-02-26 公开日期 2025-02-26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新吴区财政局
效力状况 有效 附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财政局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度工作思路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财政局

  

 

  

一、强化税费协同,全力以赴做好收入组织工作

  

一是推动税费协同共治,完善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税源企业跟踪分析,促进政策激励与税收稳定增长良性循环。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收入目标,有效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坚持依法依规征税收费,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全力做好财政收入组织。加强对财经形势、宏观政策、减税降费效应的分析研判;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积极培育税源、促进财源壮大,努力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占全市比重进一步提升的动态目标。

  

二是拓展财政增收新渠道,研究运用金融工具和金融思维做大财政蛋糕,进一步畅通政府资金、资源、资产、资本的质态转换渠道,更好促进价值创造与流动,为财政注入更多源头活水。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支持拓展各类要素资源交易,推进政府资源和数据资产入表,促进资产资源有序流转。

  

二、谋划综合平衡,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提前谋划跟踪市对区财政体制调整情况,健全区街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动态调整机制,择机出台相关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建立完善均衡性、补偿性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机制,推动财力下倾,形成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借鉴并落实省市关于城市建设和养护标准、环卫一体化、中小学教育等支出标准体系。

  

二是根据《关于严格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的若干措施》,更大力度严格资金管理、严守财经纪律,将过紧日子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制定财政支出标准建设规划与计划,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明晰政府与市场支出责任边界,全面分析财政投入的成本及效益。大力压减非必要非刚性支出,政投项目、产业基金、拆迁支出和政府决策投资不突破年初预算规模严格控制收支缺口至合理范围,决不坐吃山空。

  

三是探索建立财政综合平衡机制,提前对接各板块和国资公司全年资金平衡计划,优先保障基层三保、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内容,指导园街板块和国资公司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有序压减开发建设支出,确保实现全年资金综合平衡

  

三、服务经济发展,聚力产业转型科技创新

  

围绕聚焦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力有效。

  

一是按照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紧紧围绕我区产业发展重点,综合分析政策红线、市场趋势、技术革新方向以及区域发展优势,会同主管部门加快推进存量产业扶持政策的规范,谋划新的产业扶持政策思路和框架。

  

二是对照上级文件规范要求,探索建立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实施、评估、评价、调整、退出的全过程全链条管理机制,对新设扶持政策,做好事前评估,配合相关部门严格执行贸易合规性审查、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及绩效评价程序和要求。

  

三是规范产业扶持资金使用,健全产业扶持政策预算总额控制机制,不再新增不设上限的敞口政策,实行总额控制、聚焦重点、统筹使用

  

四、全面统筹资源,持续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一是在已全面梳理全区存量隐性债务明细情况下,综合考虑债务到期情况、平台资产运作需求、平台清理任务等因素,最大限度对上争取置换债券额度,力争2025年完成区级主要平台隐性债务归还清零,并实现系统退出,腾出更大资源空间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二是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特别是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项目“两新”政策、新增政府专项债券争取力度,抓住专项债的审批权限下放地方契机,有效推进存量隐性债务置换。

  

五、保障重点民生,有序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财政资金向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保障力度,加快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全生命周期创业孵化服务,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织牢社会保障网。

  

二是加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保障力度,逐步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增普惠托育机构,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

  

三是加大推进健康新吴建设保障力度,聚焦一老一小,实施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加强慢性病预防和早期干预,推动家庭病床和家庭医生拓面提质、服务升级。

  

六、完善国资治理,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推动“五大集团十大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化业务,围绕政府性业务和市场化业务平衡、区域化业务和产业型业务平衡、传统型业务和创新性业务平衡三方面进行探索;引导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出台区属国有企业主业动态管理办法,对区属企业主业重新确认;把握国企改革的浪潮与机遇,进一步发挥国企战略支撑作用,支持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落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