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04 14:38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信息索引号 | 014032126/2024-00014 | 生成日期 | 2024-01-04 | 公开日期 | 2024-01-04 |
文件编号 | — — | 发布机构 | 高新区 (新吴区)城市管理局 | ||
效力状况 | 有效 | 附件下载 | — — | ||
内容概述 | 城市管理局2024年度工作计划 |
一、夯实基础,巩固打造“最干净城市”成效
一是全面夯实打造“最干净城市”工作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1+11”支撑体系,持续推进七大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二是持续推进城管委办公室实体化运作。落实城管委议事规则,发挥城管委办公室“谋、统、督、考”作用,推进街道完善城管委实体化运作机构和议事规则,按时序调度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各项工作,对推进较慢的板块部门及时进行督促落实。三是巩固分级督查工作成效。充分落实分级督查制度,根据问题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强化交办、督办、全区通报运用,对高质量考核指标、城市管理重点工作、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问题、文件落实情况、维保单位作业质量等开展专项督查,对推进不力的予以严肃问责追责。四是提升“城管进社区”工作质效。发挥街道在推进落实“城管进社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以“科技赋能、成效提升、制度创新”为突破点,明确工作重心,细化工作方案,定期开展问题研判,相关业务指导,切实解决城市管理领域难热点问题,为社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五是完善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强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衔接各项业务,打破部门壁垒,促进各管理要素有效监管、各类数据汇集融合、各个系统有效联通、各个部门业务融合,为垃圾分类、“新街吴韵”道路街巷治理、“席地而坐”城市客厅、桥下空间等重点中心工作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做好日常监管、应急指挥和跨街道调度,实现第三方人员线下现场勘探和线上技巡、数字派单管理机制双联动。
二、精管善治,积极推进“四城建设”实效
一是深化“新街吴韵”品牌内涵。巩固“新街吴韵”道路街巷更新治理成果,注重空间要素整体把控,将地下管网、路面基础、基础市政设施、沿路绿化景观、两侧建筑立面、城市家具、休憩空间、标识标牌、广告店招等全面纳入管控提升范畴,实现道路街巷空间一体化管控,综合治理全区449条道路街巷,从硬件设施、管理水平、文明浸润3个维度提档升级,夯实“干净、整洁、有序”的街区底座。二是加快区域性综合提升。以2023年示范引领单元和美丽街区样板,着眼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改善群众生活体验,突出体现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按照主题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善、品质更加卓越、区域外延连片打造的思路,制定“一点一策”提升工作方案,建立具有新吴特质的城市建设管理示范引领效应体系,实现全区环境国际化品质跨域提升,体现“最干净城市”风貌,形成区域亮点,凸显高新品味。三是强化环卫一体化保洁考核。进一步细化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细则,加大对各片区的考核力度,考核结果形成考核通报,实现以考促管,全面提升城市道路洁净度。四是深化绿化品质建设。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树牢“公园城市”理念,加大立体绿化及新增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打造群众“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的宜居生活。五是落实停车便民举措。持续提升全区停车管理智能化程度,把惠民十项措施落到实处,督促社会资本投资的经营性停车场库全面进行“先离场后付费”场景建设。六是优化公厕布局。在现有公厕及“厕所联盟”的基础上,按照建成区每平方公里4座、非建成区每平方公里1座的标准优化调整布局。对人流量大,人员集中地区增建公厕;对重点景区及商业活动地区增设移动便民公厕。
三、创新治理,率先建立垃圾分类2.0模式
一是巩固生活垃圾分类成果。依托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量,加强生活垃圾转运站管理,进一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二是全域全覆盖管理。打造垃圾分类监管平台,将垃圾分类各环节运转情况有效整合,实现“全域、全业态、全链条”的监管体系,通过智能监控、智能称重等技术,对全区958个住宅小区投放点位,27辆厨余垃圾收集车,7座转运站实施动态监管。三是加快垃圾分类转运中心升级改造。加快中转站改造升级进度,优化生活垃圾收集车辆路线,完善生活垃圾转运环节,提高生活垃圾转运效率,构建新吴区生活垃圾“一主六辅”的收运处置体系。四是强化垃圾分类执法保障。探索垃圾违法违规行为与个人征信系统挂钩,遏制各类违反市容和垃圾分类条例行为。
四、狠抓治理,提升城管队伍执法效能
一是深入城管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时间节点要求,聚焦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问题、逐利执法、执法粗暴、执法“寻租”、执法不作为6大突出问题,通过内部自查、举报投诉、群众媒体反映等方式,认真排查存在的具体问题,分类整治销号,实现“查摆一个、分析一个、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巩固一个”,切实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城市管理行政环境。二是强力推进违法建设拆除。以易燃、易爆、人员密集、新业态等“两易一密一新”四类场所为重点,针对占用逃生通道和消防通道等违法违规建(构)筑物,全面加强违法建设管控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违法建设治理格局。三是深入推进工地源头治理。通过“人防+技防”的工作方式,加强工地管控和巡查力度,督促施工方文明施工,对车辆带泥上路污染路面的违规运输车辆,从严从重予以查处,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违规处置建筑垃圾行为。四是发力违规户外广告治理。全覆盖推进高架、主次干道及工业园区道路两侧显见性的违规户外广告排查和整治工作,围绕第三方户外广告采集问题数,对辖区内道路进行全覆盖巡查,逐条分析梳理,对问题底册清单逐一灭点闭环。五是严格加强停车秩序管理。持续深化“城警联动”工作机制,做到执法数据、违停信息互通共享,发挥制式警车、城管执法车和清障拖车“两车一拖”联合执法队伍作用,突出农贸市场、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周边违停高发区域,通过“清障+抓拍”“整治+巩固”等方式,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从严加大违停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