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1 15:36 来源: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
关于印发2021年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
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名单的通知
各市(县)区、无锡经开区服务业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锡政发〔2020〕38号)文件精神,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根据《关于组织申报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的通知》(锡发改服务〔2021〕5号)要求,我委组织开展了试点申报和遴选工作。在各板块申报推荐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形式审查、专家评审、部门联审、主任办公会等,研究确定27家龙头骨干企业、1家产业集群和3家集聚区域作为2021年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后附名单)。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试点任务和近期目标
“两业”深度融合试点以构建“465”现代产业集群为目标,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主攻方向,以龙头骨干企业、智能工厂为重要载体,深化拓展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积极探索新业务、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力争通过5年努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层次不断提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培育形成一批“智能制造+增值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两业”深度融合发展企业;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优势产业链条、新型产业集聚、融合示范载体和产业生态圈,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程度明显加深。在试点实践中,形成一批重要成果,积累“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宝贵经验,将无锡打造成为全国“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试点类型和重点领域
我市“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分为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和区域集聚区三种类型,重点围绕高端装备、高端纺织、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1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4个未来产业集群,鼓励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物流服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加大服务力度,产业领域主要涵盖高端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现代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培育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等。
三、试点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全市“两业”深度融合总体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提出政策措施,协调重大问题。各地区服务业主管部门负责试点具体指导,要充分立足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找准本地“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主要任务和现实路径,建立健全专项工作机制,优化服务手段,明确责任分工,研究解决试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督促落实试点相关保障措施,协调各方加大对试点单位的支持力度,及时反映试点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应对举措和建议,适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二)强化主体责任
各试点单位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两业”深度融合的内涵特征、重要意义和试点要求,在本地区服务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方案,优化试点举措,夯实试点保障,不断提高方案的针对性、创新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按照年度认真制定试点实施计划,明确试点工作责任人和专门团队,切实确保任务分解落实,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并做好信息上报和总结推广。各试点单位将修改完善后的试点方案及时报送至各地区服务业主管部门,经各地区服务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发展改革委服务业处。
(三)实施综合评价
各地区服务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试点评价机制,定期对本地试点推进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指导试点单位对照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检自查。市发展改革委将定期对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进展进行综合评价,做好评价结果通报、督促整改等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四)加大政策保障
各地区服务业主管部门要积极研究“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支持政策,发挥市、区级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促进资源要素和政策措施向试点工作聚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创新管理方式、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市场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强化“两业”深度融合的要素支撑,支持试点单位探索可行模式路径,营造有利于“两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
附件:1.2021年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名单(龙头骨干企业)
2.2021年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名单(产业集群)
3.2021年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名单(区域集聚发展)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8月6日
附件1
2021年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名单
(龙头骨干企业)
序号 |
试点单位 |
所属地 |
试点名称 |
产业领域 |
---|---|---|---|---|
1 |
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江阴市 |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信息化服务融合试点 |
高端装备制造和先进制造 |
2 |
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 |
江阴市 |
基于先进光纤传感产品的桥隧结构安全监测融合试点 |
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
3 |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江阴市 |
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融合试点 |
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
4 |
鹏鹞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宜兴市 |
PPMI预制模块化装配式集成水处理系统融合试点 |
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
5 |
江苏卓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宜兴市 |
工业互联网线缆高质量标准管理融合试点 |
工业互联网 |
6 |
无锡市苏宁易购销售有限公司 |
梁溪区 |
智慧零售本地化融合试点 |
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
7 |
无锡雄伟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梁溪区 |
模具生产管理系统及智能化生产设备提升优化融合试点 |
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 |
8 |
江苏赛福天钢索股份有限公司 |
锡山区 |
特种钢丝绳个性化定制服务融合试点 |
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 |
9 |
高德(江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锡山区 |
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融合试点 |
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 |
10 |
德力佳传动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锡山区 |
风电齿轮箱数字化智能制造与高效运营管控融合试点 |
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 |
11 |
无锡维尚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锡山区 |
全屋家居个性化定制服务融合试点 |
工业互联网 |
12 |
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
锡山区 |
基于个性化定制和大数据服务系统提升融合试点 |
大数据服务 |
13 |
江苏红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锡山区 |
基于供应链协同管理一体化的智慧仓储融合试点 |
制造服务业 |
14 |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惠山区 |
汽车制造总装系统工程技术总承包服务融合试点 |
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
15 |
江苏物云通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
惠山区 |
基于“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智慧物流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试点 |
现代供应链管理 |
16 |
无锡万斯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惠山区 |
物流及研发设计与制造业融合试点 |
工业设计 |
17 |
无锡贝斯特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
滨湖区 |
汽车关键零部件绿色智能生产和先进服务平台融合试点 |
新业态新模式 |
18 |
江苏华星东方电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滨湖区 |
垃圾焚烧烟气净化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融合试点 |
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
19 |
无锡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新吴区 |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输送带先进制造与现代化服务融合试点 |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
20 |
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
新吴区 |
不锈钢供应链协同服务型制造融合试点 |
现代供应链管理 |
21 |
无锡浦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新吴区 |
基于不锈钢产业大数据的“两业”深度融合试点 |
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 |
22 |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新吴区 |
锂电智能制造数字化融合试点 |
整体解决方案服务 |
23 |
江苏佳利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新吴区 |
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 |
现代供应链管理 |
24 |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新吴区 |
大气环境立体监测装备制造协同高端科技服务融合试点 |
高端科技服务 |
25 |
北京中石伟业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新吴区 |
5G导热石墨膜协同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融合试点 |
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 |
26 |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有公司 |
新吴区 |
智能洗衣机智能互联工厂建设融合试点 |
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 |
27 |
江苏凤凰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经开区 |
用知识产权授让使用方式提升产业链商家高质量发展融合试点 |
新业态新模式 |
附件2
2021年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名单
(产业集群)
序号 |
试点单位 |
所属地 |
试点名称 |
1 |
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江阴市 |
江阴高新区特钢新材料产业集群融合试点 |
附件3
2021年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名单
(区域集聚发展)
序号 |
试点单位 |
所属地 |
试点名称 |
1 |
江苏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江阴市 |
江阴临港经开区“两业”深度融合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
2 |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 |
宜兴市 |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两业”深度融合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
3 |
无锡惠山新城生命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惠山区 |
无锡(惠山)生命科技园“两业”深度融合区域集聚发展试点 |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8月6日印发